那些与烟有关的人和事儿

推荐人: 来源: 美文阅读网 时间: 2015-03-20 18:38 阅读:


  众所周知,毛泽东嗜烟如命,他与斯大林、邓小平、丘吉尔,得到了“天下四大瘾君子”的雅号,与此同时,他们四人却又都是有名的寿星。

  毛泽东在战争年代殚精竭虑,思索中国革命问题,常常烟不离手,他的烟瘾大得惊人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,由于烟草供应紧张,毛泽东就逮着什么吸什么。有时香烟彻底断货,毛泽东就吸烟味很呛的旱烟,或干脆用纸卷成喇叭筒,里面放上烟丝,虽然很难吸,但毛泽东从不计较,依然烟不离手。

  但有一次,毛泽东控制住了烟瘾。那是一九四五年,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时,毛泽东始终未抽一支烟。当时,蒋介石对陈布雷说:“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。他嗜烟如命,据说每天要抽五十支香烟。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,在同我谈话期间绝不抽一支烟,对他的决心和毅力不可小视啊!”

  邓小平与烟的故事有很多。他会见外宾时,常常以吸烟作为“话引子”,其特有的幽默,顿时营造出一种令人身心愉悦的谈判气氛。

  一九七二年尼克松访华后,中美之间的人员来往便多了起来。美方派出一些重要官员来华访问,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只要有空,就会见他们,阐述对世界局势的看法和发展中美关系的想法。抽烟往往依然作为谈话的开篇。

  一九七四年夏天,美国议员杰克逊来华访问。邓小平一见面,就拿起一盒“熊猫牌”香烟,问这位议员及随行人员吸不吸烟,客人们摇了摇头,于是,他就风趣地说:“怎么,客人们都不吸烟?我看,你们的财政部长恐怕会不高兴!”杰克逊回他这样一句:卫生部主张禁烟,而财政部则鼓励卖烟,结果,总是财政部得胜。邓小平说:这两个部还会一直争论下去,争一百年恐怕也解决不了!

  马克思因为长年伏案写作、研究,吸烟又快又猛,而且有一半是放在嘴里嚼的。他在流亡巴黎和伦敦时,生活贫困得靠典当度日,但雪茄仍是须臾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。凡看到马克思的人总是见他嘴里叼着烟斗或雪茄烟。

  为了早日完成《资本论》的写作,马克思夜以继日地工作,吸烟量自然增加。他曾对他的学生、女婿、法国工人党的创始人保尔?法拉格感叹道:“《资本论》的稿酬甚至还不够偿付写作它时所吸的雪茄烟钱……。”

  他在晚年由于经济极端困难,不得不吸劣等牌子的烟。当他发现市场上有一种烟每盒便宜一个半先令,就改吸这种便宜的烟,并向周围的朋友幽默地宣传说,吸得越多,节约越多。

  关于名人抽烟的故事还有很多,譬如鲁迅先生也是嗜烟如命,尤其是在思考和写作的时候,也是烟不离口,因为抽烟他的牙齿和手指一直都是黄色。

  这里有两个多年前的真实故事。

  我的邻居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烟鬼,从十几岁开始抽烟,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只能抽那种价格低廉的劣质香烟,有时候干脆去集市上买几斤旱烟叶自己加工一下;他迎亲的那天晚上,新娶的妻子对他说,“以后别抽烟了,满身烟味!”这位烟鬼说:“偏吸烟、好吸烟、吸烟没花你娘家的钱。”没料想这一精彩的对话被窗外“听房”的人听到了,也从此落了个笑柄在别人手里!

  还有一个故事,也是我的邻居,也是个“瘾君子”也是在迎亲的当天晚上,新娘子看到黄脸瓜瘦的新郎,再加上满身的烟臭味儿,就对新郎说:“以后别吸烟了,你看你吸烟吸得xx垃圾的!”这几句搞笑的对话也被“听房”的人听到了,于是乎“xx”便成了该新郎的绰号了,这个绰号从此便取代了他的真姓名,直到他寿终正寝!

  以上两个故事里都提到了“听房”,所谓“听房”就是新婚夜暗中偷听新婚夫妇的谈话和动静。闹新房和“听房”都是我国的婚俗文化传统,各地大同小异。“闹新房”没有什么,闹闹而已,过分者有出人命的。听房就很有趣儿了,在闹完新房后,有好事的后生(也不全是后生,家乡有结婚三天无大小之说)躲在窗下偷听,对听到的动静和支言片语作为茶余饭后的笑料。

  抽烟是不是有害健康,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过去人们对这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,但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,科技人员对烟的成分和利弊已经有了定论,“吸烟有害健康”这一警示人们的标语常常出现机场,车站,会议室等等公共场所,近几年干脆把“吸烟有害健康”改成了“严禁吸烟”警示牌,也的确有一些人为了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健康而断然戒烟,尽管如此仍有一些艺术家,作家对烟情有独钟。

  我不是什么艺术家,也不是什么思想家,更不是什么外交家,但我对于烟的依赖不亚于以上提到的几位名人,烟龄也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了,每天一包烟听起来不算什么,但经有心人仔细一算就得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,这个数字只能说明有一笔极大的财富从我们指间溜走,但溜走的不仅是财富,还有我们的健康。

  因为我抽烟,妻子曾经对我说:“老徐,你只要把烟戒掉,我坐北朝南给你磕三个响头!”看到妻子真心诚意的劝我戒烟,我也曾发誓把烟戒掉,可每当伏案工作和看书的时候,就下意识的从兜里拿出一颗烟,然后叼在嘴里,点着抽了起来,现在想起来还有内疚在心里。

  抽烟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,有的人抽名牌香烟,譬如“软中华”,“九五之尊”,高级一点的“黄鹤楼”,还有“大熊猫”,可有的人只抽一般的香烟,如果在某一个场合有人拿出了软中华之类的高级香烟,在场的人肯定要另眼相看,你心里肯定要寻思:“此人要么是个有钱人,要么是个大官儿,再就是此人既有钱又是个当官的,肯定是个有身份的人。”如果有人拿出一般的香烟,也就没这么引人注目了。在我们国家一个正科级干部的月收入大概是三千元左右,如果他每天抽一包“软中华”之类的高档香烟,人们一定要对他香烟的来历画上一个醒目的问号!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让王岐山副总理回答吧!

  我们先不管抽烟是否有好处,也不管人们为什么抽烟,但是也许没有烟,就没有“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”的气魄了,也就没有“大决战”的胜利了;也许没有烟,就没有中美关系的正常化,也许没有烟就没有《资本论》的问世,也许没有烟就没那个用笔和敌人作战的勇士了,也就没有阿Q的愚昧了,也许没有烟,就没有“十月革命”的胜利,也就没有那部扣人心悬的《福尔摩斯探案集》了……

版权声明:如非注明,此文章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:转载自明月美文网

本文链接地址:http://www.35625.com/xq/suibi/1784.html

赞助推荐